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05章 《关于唐诗中的“蛛丝油迹”(1)》

【诗歌】

薄衣初试,绿蚁新尝——

205、《关于唐诗中的“蛛丝油迹”(1)》

作者:顾雪林

我们知道,李唐王朝是在隋末大动乱中取得政权的,而开创者李世民“生长于民间,识达情伪”。他鉴于前车之覆的历史教训,努力发展生产,减轻人民负担,促进了社会长达近100年的繁荣。

杜甫《忆昔》诗中说:“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九州道路无豺虎,远行不劳吉日出。”

恩格斯指出:“政治、法律、哲学、宗教、文学、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。”(马恩选集第4卷第506页)。

当然,经济的高涨有时并不直接体现为文学的繁荣。唐代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突出现象,就是思想较为活跃。统治者尊崇儒家,重视佛、道,其他宗教学说也能流行。这些,活跃着唐代诗人们的“想象力”!

黑格尔说:“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。”

唐代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空间,自由地、大胆地驰骋于艺术想象的天地。正如《文赋》所说:“笼天地于形内,挫万物于笔端。”产生了杜甫、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。

说到了浪漫主义诗人,人们首先会想到李白和李贺。

李白的《将进酒》曰: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......”

李贺的《将进酒》曰:“......况是青春日将暮,桃花乱落如红雨。劝君终日酩酊醉,酒不到刘伶坟上土。”

这两首诗的题名都叫《将进酒》,是汉乐府《鼓吹曲·铙歌》旧题,古诗有“将进酒,乘大白”,写饮酒放歌事。

但李白和李贺却借了这《将进酒》的旧瓶,装了色香味各自不同的新酒,风格迥异,气韵各别。李白的诗豪健奔放;李贺的诗纤细深沉。但都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悲愤和抑郁的心情。

(2024年5月17日晨6:49分)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